pp电子官方网站入口

PP电子(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pp电子官方网站入口要闻 内部刊物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LNG吸收站外输市场剖析

作者:中国能源网 时间:2019-03-06

自然气是一种高效、低碳、清洁的优质能源。自从2004年西气东输工程建成投产以来 ,中国自然气工业获得了快速生长。以后 ,自然气气源、管网和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加速 ,逐步形成了“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上岸、就近供应”的多品种多渠道的自然气供应名堂 ,这标记着我国自然气市场生长阶段由启动期向生耐久迈进。

近年来 ,海内各大气田的自然气产能建设和产量迅速增添 ,非通例自然气也获得快速生长 ,国产气已形成通例自然气和非通例自然气的多元供气时势。入口自然气渠道一直拓宽 ,形成了入口管道气和LNG的多渠道供应名堂。

凭证国家发改委统计 ,2018年自然气产供储销系统建设取得优异效果 ,据运行快报统计 ,自然气表观消耗量2803亿立方米 ,同比增添18.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8年自然气生产快速增添。自然气勘探开采力度一直加大 ,日产宇量连立异高 ,整年产量1610亿立方米 ,比上年增添7.5% ,增速比上年放缓1.0个百分点。2018年 ,天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煤层气72.6亿立方米 ,同比增添5.8% ,绝对值增量在2.4亿立方米。各细分自然气生产量还没有相对权威的统计数据。

中石油经研院的统计显示 ,2018年整年自然气消耗量2766亿立方米 ,同比增添16.6% ,2018年入口1254亿立方米 ,同比增31.7%。中国LNG入口5400万吨(合674亿立方米)。

2017年我国自然气消耗量坚持快速增添势头 ,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一连提高。整年自然气消耗总量为2373亿m3 ,海内自然气产量约为1453亿m3 ,入口自然宇量约为920亿m3 ,其中入口LNG(液化自然气)为3813万t(约510亿m3) ,入口管道自然气约为410亿m3。上述数据中可看出我国自然气对外依存度为38.8%。

2017年 ,中国人均自然气消耗量约172m3 ,约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7.2% ,这一数据还远低于天下平均水平(23.7%)。凭证最新的自然气使用政策预计 ,到2020年 ,自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占比将抵达10% ;到2030年 ,自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将提高到15%左右。

凭证中国自然气使用政策 ,未来自然气需求量主要来自城镇燃气用户、工业燃料、交通运输和自然气发电等四大领域。在城镇燃气领域 ,我国新型城镇化逐步推进 ,年均自然气气化生齿在3000万左右 ,天下城镇气化率2020年将抵达60%以上 ,自然气将成为都会住民的主要燃料。由此带来的城镇燃气储气调峰和应急包管需求增添。在工业领域 ,钢铁、石化、陶瓷等古板工业的工业结构升级 ,以及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燃煤锅炉替换 ,都将推动自然气在工业燃料置换历程的应用。

到2020年 ,城镇燃气和工业燃料应用将占到用气总量的60%以上。在交通运输领域 ,自然气将成为都会出租车、公交车的主要燃料 ,LNG车将向城际客车、重型卡车和内河船舶生长。2017年底 ,天下自然气汽车保有量达608万辆 ,其中LNG汽车保有量约35万辆(LNG重卡为25.5万辆)。在自然气发电领域 ,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 ,将有序生长自然气调峰电厂 ,优先生长自然气漫衍式供能。除上述四大领域外 ,自然气制氢因其具备较高的行情遭受力而有可能在化工领域获得生长。

近年来LNG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同比增添30%以上) ,远高于自然气市场的增速(同比增添5%左右)。2016年中国LNG表观消耗量约1400万t ,国产LNG供应约900万t ,占总消耗量的63.6% ;入口LNG供应量约500万t。东部沿海区域是LNG的主要消耗市场 ,占到LNG总消耗量的70%以上 ,车船用户是LNG消耗的市场主体。纵观LNG供应名堂 ,国产LNG工厂主要漫衍在中西部地区 ,入口LNG规模相对较大 ,主要漫衍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口岸码头等因素的限制 ,入口LNG对外运输不如中西部国产LNG无邪利便。现在多个沿海漫衍的LNG吸收站已陆续增添LNG外输功效 ,为水上LNG商业做好准备。

为了更好地施展LNG作为自然气供应包管和调峰应急气源的作用 ,上海LNG吸收站在现有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储罐扩建和LNG吸收站码头和陆域工程刷新 ,可在现有接卸LNG船舶功效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LNG装船外输功效 ,使得LNG吸收站“能进能出”。

最近几年随着国际原油价钱的下行 ,我国入口LNG相对管道气的价钱竞争力显着提升。由于LNG资源采购价钱更低 ,使得上海LNG吸收站在增添外输装船功效后具有显着市场价钱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中国海油董事长:将一连加大自然气供应力度助推能源结构转型

下一篇:能源局宣布生物自然气工业生长指导意见

网站地图